09/09 第7場小平台會議|工程施作將成為棲地縫合的機會
110年9月9日辦理第一階段第7場小平台會議,邀請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陳仕泓總幹事、社團法人基隆市野鳥學會王正安先生、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薛博聞處長、臺大森多實驗室沈妤蓮小姐、台灣休閒溪業發展協會左承偉副秘書長、金山文史工作室郭慶霖執行長等來賓,於會中針對社寮堤防興建形式做進一步的探討,同時討論工程施作是否能成為棲地縫合的機會。
本次平台主要探討剛完成設計的「磺溪社寮堤防改善工程」,與會老師提出許多對生態比較友善的建議,像是「堤防砌石受到太陽直射溫度很高,若是在砌石上面覆土,能夠增加植生機會,也能降低溫度」、「水防道路旁的側溝容易成為動物的死亡陷阱,應改善靠農田側的坡面緩坡化,讓動物有逃脫的機會」、「鳥類繁殖季時主要會利用高草地類型的棲地,過境期的鷺鷥候鳥則會利用喬木,工程在施作時就可以依照不同季節來做考量」。
生態與水利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透過小平台的討論,讓工程師在設計工程時瞭解到可以做更多對生態友善的措施,堤防除了能達到防洪效果,也能夠是一種棲地營造、連結的設施。藉由這次的討論,也為左岸尚未設計的四十號堤防留下許多想像空間,未來的待建工程,我們都期待既能防洪更能成為棲地連結的綠化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