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第11場小平台會議|舊河道的未來風華
111年9月28日(星期三)上午10:30召開「磺溪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第二階段第8場研商小平台會議,此次平台會議邀集磺港里、清泉里、萬壽里等里長及里民與北海創生青年論壇、金山漫遊職人體驗學苑及金山文史工作室等在地NGO團體,以及交通部觀光局北觀處、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新北市政府水利局、農業局、漁管處及金山區公所等各公部門,延續前次會議之共識,共同探討磺溪舊河道未來規劃方案,並針對規劃內容進行探討與意見蒐集。
會議由第十河川局副座開場說明會議召開原由,接著由規劃單位簡報說明舊河道現況問題以及前次會議結論,幫助與會夥伴們回憶前次討論之共識,規劃單位也彙整各方意見並融入規劃方案中,如於堤防設置水閘門,使水流與舊河道交替,避免水體不流通的情形;將規劃水岸步道、賞鳥亭、水生植物區以及防風林環境教育區,提供休憩觀光與環境教育等功能;計畫重整舊河道周邊動線,整合既有跨橋、步道,使居民或遊客有完善的行走路線;水質改善方面將在鄰近公共浴室區域設置汙水處理及截流設施,處理水質問題。
當日與會的夥伴對於舊河道水環境再造的規劃方案也給予許多建議與回饋,例如:
-需改善淤沙問題,建議可設置集中處理設施或再利用既有砂。
-可設置連接橋串聯人行步道,目前動線受阻,希望可從磺港一路串連至清泉里,形成循環人行動線。
-溫泉為磺溪在地特色,需保留並凸顯此優勢。
-水閘門之維管與運作模式需與各單位討論。
-目前舊河道分洪的可能性不高,可考慮以滯洪池的形式規劃。
-自行車動線需考量跨磺溪出海口區域連接問題,需與相關單位協調可行性。
-需規劃更多的停車空間,目前假日人潮眾多,停車需求提升,建議可考慮使用水利用地作為停車空間。
本次會議主要蒐集磺溪舊河道規劃方案各方之意見與想法,也希望藉由平台討論交流能夠更聚焦於舊河道規劃設計方向與使用維管模式,也期待未來舊河道能轉變為金山水環境示範區,提供在地民眾休憩親水需求,營造更美好的生態與環境。
然而,與會者也提到金山友善農業困境。目前此地多數農友認為轉作友善或有機農地成本過高,加上農地破碎化、人口老化導致田間種植能力低落的狀況,若沒有額外加給式補貼,很少人願意合作。因此,對於農地友善經營的教育觀念傳承亦相對重要,需要與地方創生單位、地方政府等不同單位協手合作,導入環境教育、農業體驗等活動,創造不一樣的農地加值,如何跳脫農耕行為、增加其他生態系服務的價值,推廣認養、體驗制度等都是未來值得思考的面向。 熟悉此區生態的台北鳥會陳總幹事提到,金山近年成為東方白鸛過冬地點而著名,但基地條件尚未穩定到可作為繁殖點。未來棲地營造指標物種對象建議不僅限於鳥類,由於地近淺山地景,保育類的唐水蛇、鉛色水蛇在此都有穩定族群的分布。建議也可關注爬蟲類、兩棲類等不同類群的生物,增加生物多樣性討論,打造屬於清水農地棲地營造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