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烏來一詞來自泰雅族語,傳說數百年前,泰雅族的祖先到此打獵,發現溪邊冒著濃濃白煙,他們驚呼「KiluhUlay」,之後此地就被稱為Ulay,漢人音譯為「烏來」。烏來地區歷經2015年蘇迪勒颱風的侵襲,造成聯外道路毀損、烏來老街周邊商家住戶積、淹水,且有多處坍方,有關當局積極進行洪災防護的工程與非工程計畫,修護受災地區。在烏來地區除了有烏來老街及溫泉等觀光資源,也有桂山壩、烏來發電廠等重要水利設施。


彩虹橋
「彩虹橋」在泰雅族語 Hongu Utux 直譯為「神的橋」,並以雨後彩虹象徵災後重建。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侵臺,造成短時間的強降雨,導致省道臺9甲線10.2公里處(今彩虹橋附近)上邊坡發生大規模崩坍,通行公路亦遭土石流沖毀,造成烏來唯一對外聯絡道路中斷,同年9月杜鵑颱風侵襲,又再次引發土石流沖毀淹埋臨時貨櫃鋼便橋。於是公路總局緊急規劃辦理永久性災害修復工程,2016年開工、2017重建完成通車,以大跨距橋梁跨越土石流沖蝕區,增加公路抗災能力,且道路截彎取直,以增進行車安全。

82


桂山壩
位於新店溪支流南勢溪與桶後溪交匯點下游的桂山壩,於1941年完工啟用,可調節上游烏來發電廠之發電尾水,主要功能為將所攔引水經隧道送往下游桂山發電廠(即新龜山發電廠)供發電用。原壩為1941年由日本人興建之混凝土壩,1949年由台電公司改建,將壩頂鑿低並加裝閘門,以改善淤積及烏來發電廠出口回水問題(水流往下游時遇到障礙,產生水面上升才能度過障礙的現象)。

84


烏來老街與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
烏來老街即烏來橋到覽勝橋的這一小段,為烏來的核心地區,是烏來的櫥窗、觀光客的必遊景點。日治時期建有「臺北州烏來招待所」,作為接待外地政府官員及貴賓投宿之用,招待所現址已成為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國民政府遷臺後,為興建烏來發電廠、運輸器材,開拓原有的烏來街,使當地成為烏來全區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

86
為保存烏來泰雅傳統文化,在1990年代,由烏來區前故區長米腊 • 瓦旦先生,與曾任縣議員的張金榮先生等地方人士積極爭取,經尤清縣長支持同意後,開始著手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之規劃評估工作,於2005年開館營運。館內介紹泰雅原住民族的歷史淵源、傳統人文風貌、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及祭典節慶等內容,也涵括烏來泰雅族的歷史、自然生態以及文化風華。除了希望該館能具備展示、典藏、研究與教育等多方面功能,更能肩負烏來社區文化產業發展、環境維護、觀光品質提昇等公共責任。

87
 

覽勝大橋
舊覽勝大橋於1970年完工,是連結烏來老街與溫泉街兩岸居民出入的重要橋梁。由於橋體老舊、不符目前防洪要求,再加上2015年蘇迪勒颱風侵襲,南勢溪水流暴漲,溪水溢過橋面,造成主體結構受到強烈沖刷,已有安全疑慮。為顧及居民通行及居住安全,相關單位決議在上游處另闢鋼構橋。2018年開工、2019年啟用的新覽勝大橋結合南勢溪周邊地形環境,不但具交通及防洪功能,考量人行無障礙坡度,且河岸兩端還規劃了景觀平臺供遊憩,亦融合了老街的特色。

8889_


烏來發電廠
烏來發電廠,舊稱烏來水力發電所,位於南勢溪最上游,是目前桂山發電廠功率最高的機組。具軍艦般外觀的烏來發電廠,是國民政府遷臺後首座自行建設之電廠,1951年竣工。其發電水源取自南勢溪及其支流桶後溪,主要由羅好壩(原名拉號壩)與阿玉壩引水。龜山發電廠二樓設文物保存空間,暫放各地電廠的歷史文物。

90


烏來溫泉
烏來溫泉的發展,可溯自日治初期(西元1903年),當時日本人在執行隘勇線前進任務時,在南勢溪谷中發現溫泉湧出,爾後進行偵查證實確有溫泉,因此日本人在該地設立溫泉浴場(烏來蕃務吏員駐在所),專門提供給蕃界警備員使用。此外,軍事後援組織也在烏來經營溫泉產業。因南勢溪水力資源豐富,設有發電所,烏來在日治時期經濟事業快速開拓。而在烏來境內的溫泉露頭處,設立「電力公司招待所」及「警察療養院」等,當時,溫泉僅提供少數特權人士之使用。 國民政府遷臺初期,溫泉即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1950年前後,僅有一、二人開始經營溫泉浴室的生意。1950年代末期,陸續有業者以馬達抽水機抽取溫泉水營業。自1990 年代起,一般住家便安裝抽水機引用溫泉水。經媒體報導後,烏來溫泉更是名氣大增,每日湧進大量的泡湯客,各式各樣高檔或平價溫泉會館應運而生。

92